健康專欄 – 內科調理治療

耳鳴的成因與治療

人文中醫醫療體系 上上中醫診所 林文信醫師

小林是一位35歲的上班族,長期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和熬夜,最近他開始感到耳朵裡傳來持續的嗡嗡聲無論白天還是夜晚,這個耳鳴的問題總是讓他無法專心工作,甚至影響了睡眠和日常生活。多次就醫後,卻無法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。這樣的情況讓他感到非常困擾。耳鳴這個問題,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,那麼耳鳴究竟是如何產生的?我們該如何對症下藥,從中醫的角度來進行調理呢?


🔬 西醫觀點:耳鳴的成因與原理

在西醫中,耳鳴是指沒有外界聲音刺激時,耳朵內出現的嗡嗡聲、嘶嘶聲等聲音感覺,這種聲音可能在一隻耳朵或兩隻耳朵中都會出現。西醫認為耳鳴的成因多樣,可能與聽覺系統的損傷有關,例如耳朵內的毛細胞受損、內耳血液循環不良、噪音過長的暴露、耳道疾病或是藥物副作用等。有些人可能是因為長時間接觸噪音造成耳朵疲勞,也有些情況可能是由於耳部的神經傳導問題,甚至是高血壓等全身性問題引起的。

然而,西醫的治療方法通常以改善耳部血液循環、消炎或是使用藥物來緩解症狀,但仍然存在治療效果有限的情況。這使得一些患者在長期治療後,仍然無法擺脫耳鳴的困擾。

☯️ 中醫觀點:耳鳴的原因與機制

中醫將耳鳴視為整體健康問題的表現,認為耳鳴的根源與「腎」、「肝」、「脾」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。耳鳴和耳聾在中醫中通常與多種因素相關,主要包括風熱襲肺、肝火上擾、氣滯血瘀腎虛等問題。風熱侵襲肺部會導致耳部氣血不暢,造成耳脹和耳鳴;肝火上炎則會引發耳鳴聲大且急,並可能造成耳聾;氣滯血瘀則影響血液流通,導致聽力下降。更重要的是,中醫認為「耳為腎之官」,腎精虧損也會直接影響聽力,造成耳鳴或耳聾。綜合來看,耳鳴和耳聾的發生常常是這些內外因素交織的結果,需要根據具體的病因進行辨證治療。

在中醫中,耳鳴的主要類型有風熱襲肺型肝火上擾型氣滯血瘀型等,不同的症型對應不同的治療方案。比如,風熱襲肺型耳鳴通常會有一側或雙側耳聾,有耳脹耳悶的感覺,時常伴隨鼻塞、鼻涕多、頭痛、發熱,舌質紅,脈浮數等症狀,治療上多用宣泄肺氣搭配清解之法;而肝火上擾型則會有面紅、口苦、小便黃赤、便秘等,症狀可能會隨著情緒憂鬱、壓力大時加重,治療上則以清肝瀉火為主。

💡 中醫治療耳鳴的方法

1. 中藥調理
中藥治療耳鳴的方案主要根據不同的症型來選擇。對於風熱襲肺型耳鳴,可選用桑菊飲來疏風清熱。若為肝火上擾型,則可選用當歸龍薈丸來清肝瀉火。此外,若是氣滯血瘀型耳鳴,可以考慮用通竅活血湯為主方,來幫助行氣活血化瘀,改善耳鳴症狀。

2. 針灸療法
中醫針灸在治療耳鳴方面也有顯著效果。針灸能夠調節經絡氣血,對於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環、舒緩腎臟壓力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。常用的針灸穴位包括聽宮、聽會、翳風、完骨、中渚、風池等,這些穴位能夠有效幫助調理腎氣,並改善耳鳴的症狀。

3. 推拿與艾灸
除了中藥和針灸,推拿和艾灸也常常作為輔助治療手段。透過針對性的按摩耳部周圍的穴位,能夠促進局部的氣血流通,減少耳鳴的發生。同時,艾灸可針對腎經、肝經相關部位進行調理,起到溫補作用

📍結語

耳鳴的治療需要依據個人的體質和病因來進行中醫調理,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。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正受到耳鳴的困擾,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指導,通過中藥、針灸等手段進行綜合調理,從根本上改善耳鳴問題,恢復健康的聽力。

專欄文章醫師介紹

林文信

學經歷


  • 中國醫藥大學後中醫學系
  • 中醫師全聯會理事
  • 人文中醫醫療體系總院長
  • 新豐上上中醫診所院長
  • 前清泉醫院中醫師
  • 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
  • 前秀傳綜合醫院中醫師

主治項目


  • 中醫內科: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鼻竇炎、眼睛疾病、視覺障礙、頭痛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肥胖症、睡眠問題、胃腸疾病、食慾不振、心悸、脂肪肝、代謝症侯群、免疫功能調節、自律神經失調、自體免疫疾病、記憶力減退、腦中風。
  • 中醫婦科:內分泌失調、泌尿道感染、白帶分泌物異常、多囊性卵巢、月經異常、經前症侯群、月經相關疾病、產後月子調理、更年期症侯群、男/女性功能障礙。
  • 中醫兒科:小兒轉骨、尿床、性早熟、考試症侯群、小兒過敏性鼻炎、過敏體質調理、遺尿、發育遲緩。
  • 中醫皮膚科:異位性皮膚、帶狀皰疹、蕁麻疹、接觸性皮膚、脂漏性皮膚炎、濕疹、青春痘、汗皰疹。
  • 中醫針傷科:運動傷害、網球肘、媽媽手、腕隧道症侯群、退化性關節炎、五十肩、板機指、足底筋膜炎、手腳麻痺、椎間盤突出、頸椎疾病、腰背痛、坐骨神經痛、顏面神經麻痺、中風後遺症、中風復健、電針、姿勢校正、帶狀皰疹後遺症、骨刺復位復健。
  • 雷射針灸
  • 減重療程
  • 不孕療程

林文信醫師 門診時刻表


門診表2025/03/01 起適用
回 上 一 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