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🪮 掉髮、白髮、髮質變差,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外觀,也反映了身體內部的健康狀況。中醫認為 「髮為血之餘,腎之華」,意思是頭髮的生長與氣血、腎氣息息相關。氣血不足,髮根得不到充足的營養,就容易掉髮、髮質變差;腎氣虧虛,黑髮的生長能力下降,白髮就會增多。
中醫養髮攻略:改善掉髮、白髮、髮質差,養出健康秀髮!
想要改善這些問題,可以從補氣血、養肝腎、促進循環三大方面調理,讓頭髮恢復健康狀態!
⸻
✅ 1. 補氣血:內外兼顧,讓髮根強健不易掉
氣血充足,才能提供頭髮生長所需的養分。平時可以透過飲食來補氣血,讓髮根更強健,減少掉髮問題。
✅ 食補推薦:
• 黑芝麻:補肝腎、養血潤燥,經常食用有助於強健髮根,防止乾燥分叉。
• 何首烏:補益肝腎,促進黑色素生成,可改善白髮問題。可煮湯、泡茶或與粥一起熬煮食用。
• 當歸:補血活血,促進頭皮微循環,幫助新生髮絲更健康。
✅ 外部調理:
• 頭皮按摩:每天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 5-10 分鐘,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髮根營養供應,讓頭髮更健康強韌。

⸻
✅ 2. 按摩穴位:促進頭皮氣血循環,改善髮質
經常按摩特定穴位,可以幫助頭皮獲得更好的氣血供應,減少掉髮、促進新髮生長。
✅ 推薦穴位:
• 百會穴(頭頂中央):促進頭皮氣血循環,改善掉髮、白髮問題。
• 風池穴(後頸兩側凹陷處):減少壓力,放鬆頭皮緊張,提升髮質狀態。
• 太溪穴(腳踝內側):補腎氣,改善因腎虛引起的白髮、髮質乾枯問題。
👉 按摩方法: 每天用指腹輕壓穴位 3-5 分鐘,或配合梳子輕敲頭皮,可提升氣血循環,讓頭髮吸收更多養分。

⸻
✅ 3. 調養作息:早睡少熬夜,減少壓力讓頭髮更健康
長期熬夜、壓力過大,會讓氣血運行受阻,導致髮質變差、掉髮加劇。現代人工作繁忙,壓力容易累積,因此調整生活習慣,對養髮來說至關重要。
✅ 生活調理建議:
• 晚上 11 點前入睡,讓肝血得以充盈,幫助頭髮獲取足夠養分。
• 減少壓力,可透過冥想、瑜珈、深呼吸來放鬆心情,避免因壓力過大導致掉髮問題惡化。
• 適量運動,如快走、瑜珈、太極拳,幫助氣血運行順暢,提供髮根更多養分。

⸻
想要一頭健康秀髮,從內而外全面調理!
頭髮的健康,不僅僅是外在護理,更與身體的氣血運行、肝腎功能息息相關。透過 補氣血、按摩穴位、調整作息 三個方向調理,才能真正改善掉髮、白髮、髮質變差的問題。
養好身體,頭髮自然濃密、烏黑、強韌!
專欄文章醫師介紹

學經歷
- 中國醫藥大學後中醫學系
- 中醫師全聯會理事
- 人文中醫醫療體系總院長
- 新豐上上中醫診所院長
- 前清泉醫院中醫師
- 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
- 前秀傳綜合醫院中醫師
主治項目
- 中醫內科: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鼻竇炎、眼睛疾病、視覺障礙、頭痛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肥胖症、睡眠問題、胃腸疾病、食慾不振、心悸、脂肪肝、代謝症侯群、免疫功能調節、自律神經失調、自體免疫疾病、記憶力減退、腦中風。
- 中醫婦科:內分泌失調、泌尿道感染、白帶分泌物異常、多囊性卵巢、月經異常、經前症侯群、月經相關疾病、產後月子調理、更年期症侯群、男/女性功能障礙。
- 中醫兒科:小兒轉骨、尿床、性早熟、考試症侯群、小兒過敏性鼻炎、過敏體質調理、遺尿、發育遲緩。
- 中醫皮膚科:異位性皮膚、帶狀皰疹、蕁麻疹、接觸性皮膚、脂漏性皮膚炎、濕疹、青春痘、汗皰疹。
- 中醫針傷科:運動傷害、網球肘、媽媽手、腕隧道症侯群、退化性關節炎、五十肩、板機指、足底筋膜炎、手腳麻痺、椎間盤突出、頸椎疾病、腰背痛、坐骨神經痛、顏面神經麻痺、中風後遺症、中風復健、電針、姿勢校正、帶狀皰疹後遺症、骨刺復位復健。
- 雷射針灸
- 減重療程
- 不孕療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