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😷「上個月我感冒,其他症狀都好了,只剩咳嗽。」「只要變天了、要下雨了,我就會開始氣管癢、咳嗽,簡直是氣象預報!」「我晚上躺平就一直咳嗽!」「我兒子整天在清喉嚨!」門診上常聽到病患許多關於咳嗽的抱怨,都說「醫生驚治嗽」真的是這樣嗎?
💡 常見的咳嗽原因
1. 感冒
急性咳嗽最常見的的原因就是感冒,主要是咳嗽會伴隨其他全身性症狀。通常鼻水、鼻塞、咳嗽、喉嚨痛會一起出現,嚴重者還會合併發燒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噁心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感冒有一定的病程,很少會超過兩週。
2. 鼻子過敏
鼻涕倒流是最常引起咳嗽的原因之一。它的特徵是:常覺得咽喉後面有異物感,躺下時容易咳嗽加重。鼻子過敏的人,早上一起床常猛打噴嚏,白天不太咳嗽,晚上躺下時就咳,咳出來的痰液大多是倒流的鼻涕,為白色;若是併發鼻竇炎,則痰液呈黃色。
3. 氣管敏感/氣喘
氣喘初起的症狀不一定會喘,反而是以長期慢性咳嗽來表現。這種咳嗽的特徵是好發在清晨或半夜睡覺時,有些病人則好發在某個季節或運動過後。這是氣管敏感的現象,若情況惡化,可能演變成氣喘。
4. 胃食道逆流
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咳嗽多半是沒痰的乾咳,咳起來像被嗆到、一陣猛咳,也容易聲音沙啞、失聲。臨床發現,一部份病人不會有胃酸逆流的典型症狀:火燒心或酸液逆流感,因而沒有被對症治療。
若吃飽後或晚上躺下就想咳嗽,平時總覺喉中有一口痰咳不出來,常需要清喉嚨,說話到一半突然聲音沙啞或劇烈咳嗽,但喝口水又可正常說話,而且已經咳了超過一個月都治不好,就應考慮是否是胃食道逆流引發的咳嗽。

中醫看咳嗽
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咳嗽可分為「外感咳嗽」和「內傷咳嗽」。感冒咳嗽便是屬於「外感咳嗽」,由外邪侵犯肺衛,使肺氣升降失常導致。外邪可分為「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」,醫師辨証論治,採用祛風、散寒、除濕、清熱、潤燥等治法。中藥對於感冒咳嗽能全面性的治療,理順呼吸、幫助排痰、舒緩咽痛、降低氣管敏感,以及減輕頭痛、疲勞、口乾等等其他症狀,使患者減輕不適、縮短病程,且不會產生昏睡、腸胃不適等西藥常見不良反應。
慢性咳嗽多屬於「內傷咳嗽」範疇,《素問.咳論》提出:「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」的說法,表示咳嗽的本病雖然是在肺臟,但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皆能導致。中醫治療咳嗽與西醫有不同的看法,對於咳嗽日久,耗損肺氣,治療會酌加補氣藥物;而對於體質虛寒或嗜食生冷瓜果者,治療會加強溫中化濕藥物;至於秋季天候乾燥,引起的陰傷燥咳,則以養陰潤肺的藥物治療。簡而言之,中醫治咳不只是症狀治療,對於不同病因、不同體質的病人會選擇不同的治療,而達到標本同治,治咳同時改善體質的目標。
專欄文章醫師介紹

學經歷
- 中國醫藥大學後中醫學系
- 竹北人文中醫診所院長
- 中醫醫藥大學中醫部醫師
-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
- 順天堂中醫醫師
- 全真中醫醫師
主治項目
- 中醫內科:過敏性鼻炎、氣喘咳嗽、眼睛疾病、口瘡、頭痛、眩暈、三高疾病、睡眠障礙、慢性疲勞、胸悶心悸、便秘腹瀉、胃食道逆流、慢性肝炎、腎臟疾病、痛風代謝症侯群、痔瘡、自律神經失調、風濕免疫疾病、乾燥症。
- 中醫婦科:月經異常、經前及經期症候群、異常出血、不孕調理、更年期障礙、泌尿道感染、白帶分泌物異常。
- 中醫兒科:小兒轉骨、性早熟、過敏體質調理、胃腸調理、妥瑞氏症。
- 中醫皮膚科: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、蕁麻疹、汗皰疹、青春痘、落髮。
- 中醫針傷科:網球肘、媽媽手、落枕、五十肩、筋骨酸痛、扭挫傷、頸椎疾病、坐骨神經痛、退化性關節炎、腱鞘囊腫、顏面神經麻痺、中風復健。
- 雷射針灸:假性近視、兒童近視、飛蚊症、乾眼症、視網膜病變、眼睛疲勞、鼻過敏、睡眠障礙、小兒生長發育轉骨、小兒集中力不足。
- 減重療程:特製減重中藥帖/方劑、穴位埋線、雷射減脂。
- 不孕療程:丹田炙。